我們早已知道睪固酮跟雌激素是造成兩性差異的重要原因。這兩種荷爾蒙相當引人注目,也值得費心關注。眾所皆知,它們導致男女之間許多明顯的基本差異。不過,我們原本倒不認為這兩種荷爾蒙會對信心這類複雜問題有多大影響,甚至認定信心差異與此無關。然而,沒想到它們似乎在這方面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睪固酮尤其有助加深男性的典型自信。青春期過後,男性體內循環的睪固酮通常比女性多十倍左右,影響層面多不勝數,包括速度、力量、肌肉大小與競爭本能等。睪固酮讓人專注於競爭取勝與展現力量,而非與人交流合作。

Source: Natia Koiava on flickr
睪固酮也跟大膽冒險很有關係。最近許多研究指出,高睪固酮濃度讓人對風險徵兆視而不見。我們在上一部著作仔細闡述過一項有趣研究,每次演講提到時依然激得觀眾緊張發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追蹤倫敦證交所十七名以大膽著稱的男性交易員,時間為期一週。他們薪水優渥,許多位領的紅利高達五百萬美元。研究人員在每天開始與結束時採集他們的口水樣本,藉以檢測各自的睪固酮濃度。如果他們當天一早睪固酮濃度很高,操盤會格外大膽,要是斬獲成功,睪固酮濃度不僅提高,簡直堪稱一飛衝天。某位交易員獲利達到一倍,睪固酮濃度也竄升一倍。睪固酮促使大膽冒險,而勝利反過頭來提高睾固酮,這種交互作用稱為「勝者效應」,恐引發危險,例如動物獲勝以後可能太得意忘形,冒著致命風險待在曠野,招引其他動物出面襲擊。
高睪固酮濃度與自覺強勢有關。女性要是擺出男性的招牌坐姿,也就是伸開雙手雙腳霸占更多空間,睪固酮濃度會隨之上升。強勢姿態在溝通課程很熱門,塔娜包姆每次演講必定提到這個技巧,例如先請男性觀眾採取女性坐姿,請女性觀眾採取男性坐姿,再開始後續討論。她長年採取這個橋段,得到兩點觀察:第一,觀眾總會哄堂大笑;第二,大家統統明白意思,她無須解釋。男性觀眾通常會說這種坐姿不太舒服,要翹腳跟把身體往內縮(她會妙答說,不然你穿上絲襪跟高跟鞋再試試看。)女性擺出不太熟悉的男性姿勢以後,反倒覺得放開自在。塔娜包姆有一次在印度請中學生做這個練習,其中一個女學生張開雙腿並靠上椅背以後,脫口說出:「這樣坐讓我覺得好像國王喔!」國王級的信心—這是我們想給所有女生的禮物。
睪固酮也有弊病,容易自以為是,無法將心比心。如果有許多睪固酮在體內流竄,會對跟人交流合作興趣缺缺,這在強調溝通的現代商界並不利。一項研究指出女性也可能受害於睪固酮。該研究把二十四位女性分成兩大組,再兩兩一組觀看電腦影像,選出哪個影像較為清晰。有些影像非常清楚,有些則不太清楚,如果同組的兩人各自認為某個影像比較清晰,雙方必須加以討論,做出一個決定。其中一大組額外注射睪固酮,另外一大組則否。實驗結果用膝蓋想也知道:額外注射睪固酮的受試者較難彼此合作,而且更常選錯。
影響女性最大的荷爾蒙當然是雌激素。雌激素的作用跟睪固酮大不相同,能促進人際交流,加強腦部的社交與觀察功能,此外也是導致女性避免衝突跟冒險的部分原因,有時會阻礙自信行動。不過雌激素也有許多好處,受睪固酮影響的決策不見得較勝一籌,反而時常因為過於冒險而釀成大錯,先前的全球經濟正屬一例。事實上,許多研究探討女性對沖基金經理人的操盤策略,發現眼光放遠與減少交易次數會有較佳獲利。其中一項研究特別激發我們反思該如何善加運用先天優勢。根據該研究,在過去五年之間,女性經理人操作的對沖基金表現比男性經理人好上三倍,在哀鴻遍野的二○○八年也比較逃過一劫。
檢視完這些腦部研究以後,接下來妳會想問到底該如何增加信心呢?我們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由於荷爾蒙使然,女性傾向避免冒險與衝突,可能因此過度小心謹慎,這種腦部運作機制容易陷入過度思考與優柔寡斷的深淵。然而,女性也有本事成就非凡。我們具有這種腦部結構,因此喜歡把事情做好,妥善判斷,盡量避免衝動行事。我們的情緒技巧較佳,擅長察覺問題,設身處地,尋求共識與解決之道。我們的腦部連結較好,可以迅速處理大量資訊。我們退後一步,發覺這跟我們的行為舉止非常吻合。我們可謂剛發現表面底下的來龍去脈。
然而,我們發現有個根本問題,那就是兩性的腦部差異是否注定如此,或者也許有些實際差異源自後天教養。女性會有較多負責連結的白質,是否因為我們成長過程較常運用白質?是否因為我們數個世紀以來較常運用白質?雖然學界離完整的解釋還有很長一段路,但不可忘記的是,有關大腦可塑性的研究提出越來越多證據,證明人腦確實能隨外在環境改變,無分年齡。根據一項令人吃驚的研究,如果男性多花時間陪伴子女,他們的睪固酮濃度會下降(這一點值得更多研究深入探討)。
無論腦部結構與外在行為的因果為何,至少觀察起來出奇容易。在我們看來,常見行為模式能反映腦部運作機制。我們開始認真看待女性愛過度思考的習慣,卻也知道背後大概牽涉更廣的層面,得以跳脫來看。我們也有辦法平靜看待男女行為不同的事實。比方說,我們認為所有這些研究或許能解釋為何男性碰到意見不合時得以輕易拋開,遠比女性輕鬆得多。我們兩個各自從先生身上看到這一點。他們前幾分鐘跟朋友一言不合,後幾分鐘又握手言和。如果跟別人大吵一架,我們會浪費好幾個星期擔憂難過,但他們才過一、兩天就把事情拋諸腦後。
我們研究完大腦科學以後,意外充滿能量,明白女性常有的思考與行為不是錯誤,而是事出有因,至少我們決定如此看待—我們發揮了自我同情。我們該做的是把先天劣勢轉為優勢。我們也已通盤掌握面前的挑戰,可謂相當了解是哪些社會議題、科學機制與行為模式影響信心程度,現在準備就緒,可以著手探討該如何創造信心。
本文摘至《信心密碼》,由先覺出版社出版
The post 別讓性別控管你的自信心-《信心密碼》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