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59

海苔熊:親愛的爸媽,你真的懂孩子想要甚麼嗎?

暑假、汗水、夏日戀情,青春的一切一切在這個季節拉開序幕。享受青春或者哀悼青春(誤)之餘,更多時後我們煩惱的是,該如何在美好燦爛及失控崩壞間取得平衡,讓孩子開心,讓父母開心。今晚的【PanSci talk:青春】邀請到專欄作家海苔熊分享:中輟、鬥毆與無限多的男友:看見叛逆背後的勇敢與傷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苔熊

花一分鐘回想謝下你印象最深的一段回憶,包含氣味、觸感、滋味及光影…我們會發現許多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回憶都發生在青少年時期,究竟為什麼青少年的事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個說法稱為回憶高峰-許多初體驗在此時發生(e.g.初吻/初戀),此外還發生了許多重要的事(e.g.放榜/重考/進入大學),另外這也是自我意識成長的階段。不過這本書認為以上所述都不是主要因素,真正原因和大腦有關。

大腦裡的邊緣系統大約在10-14歲時啟動,控制喜怒哀樂,也帶給我們慾望及實踐的目標;前額葉在14-17歲時開始發展,它像個剎車一樣避免我們有過於衝動的行為。我們大概要到17-20歲才能有效平衡這兩者的運作。另外腦中多巴胺噴出(dopamine squirt)會帶給人"爽"的感覺,這個現象在青少年時期會特別明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苔熊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獎賞、關係、控制。

獎賞-要立即!

在本性上青少年正處於繁殖能力強的時期,他們會做出許多冒險的行為,去得到"爽"的感覺。不過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想到衝動的後果,而是對他們而言,立即的爽感更加重要。

關係-去影響他的朋友吧!

有人會問,我們活在早秋的時代,為甚麼有些孩子還是乖乖的?有項實驗找來青少年玩虛擬開車遊戲,目標是最快抵達終點。途中他們會遇到紅燈,乖乖的等需要花時間,如果闖紅燈的話則有可能被撞到。研究發現有人在旁邊陪青少年一起玩遊戲時,他們比較不會冒險闖紅燈。另一項研究指出10-16歲的青少年最在乎的人排序為朋友>戀人>家長,且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但會受問題性質影響)會找的對象依序為朋友、自己、老師、家長。雖然家長在這兩個排行敬陪末座,但仍可以透過去影響他的朋友及另一半,來建立和孩子的連結。

控制-讓孩子覺得你和他在一起!

權威式的家長會同時給孩子明確的指令,並要求他們一定要去做到,如果沒有辦法也必須自行承擔後果。然而同時間家長也會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並回應孩子的需求。還有兩種類型的家長,稱為專制式及放任式,前者逼你做事但不告訴你原因,後者完全不管你。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曾經被記過的學生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較低,雖然家庭結構(單親?父母離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家裡有沒有感受到溫暖。此外家庭複製(如家暴)也是會使孩子產生偏差行為。

管得多?管得少?身為家長到底該怎麼辦?海苔熊說,用全部的你和孩子溝通,不要去想甚麼溝通技巧。如果你覺得離你的孩子很遠,第一件事不是努力和他接近,而是和曾經也年輕的你接近。

Q & A

不是青春惹的禍》提到的青春期不但提早發生,還往後延長,對於「青春期時間增加」這件事你有甚麼看法?

我想原因是許多年輕人過了20歲沒有工作,還和家人住在一起,或者尚未找到站立的方法,僅選擇輕鬆的生活方式。我們越來越習慣速成的東西(e.g.看不了800字以上的東西),忘了需要長時間的付出,歷經痛苦,才能成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苔熊

聽完海苔熊的演講,想想自己,也常常被認為是無法溝通的年輕人。尤其每天在各種資訊的衝擊下,更有種有苦難言的沮喪感。究竟是"所謂的"大人不懂我們,還是我們不夠成熟到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或許這些都是原因吧!希望自己在成長的同時,能謹記現在的心情…

延伸閱讀:

The post 海苔熊:親愛的爸媽,你真的懂孩子想要甚麼嗎?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