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智翔
編輯|PanSci Y編
口嫌體正直,是傲嬌的重要屬性之一。萌點就在於傲嬌雖然可以用各種言語來掩飾情緒,卻騙不過自己的身體,還有讀者的想像力跟恥力。所以這篇文章絕對不是為了你們才寫的啦,哼!
有研究指出,既使是很普通的情緒也會引起明顯的身體反應。透過身體地圖(bodily maps),可以看到身體對刺激的感受在不同的情緒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研究也同時發現,就算是在西歐和東亞等不同文化中,這些身體反應也呈現一致性。這證明了情緒和相對應的身體地圖是具有生物學基礎的。
阿爾托大學助理教授努曼瑪薩(Lauri Nummenmaa )說:「情緒調節的不只是我們的心理,也包含了我們的身體狀態。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隨時準備好面對外在的危險,同時也能把握住環境中能使我們感到愉悅的社會互動機會。當我們知覺到這些相對應的身體改變,也會相繼引發有意識的情緒感覺,例如幸福感;這些發現對於我們在情緒功能的理解和身體基礎上有重大的影響。在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情緒障礙,以及提供新的診斷工具。」
實驗採用自我報告式的方法來了解每位參與者的當下情緒,並解析出不同的身體地圖。共有701位來芬蘭、瑞典和台灣的參與者,在線上進行研究,受試者會到兩張人體輪廓,在圖片旁標示著不同情緒的文字、故事、表情等刺激,受試者看到這些情緒資訊後,依照自己感覺身體各部位活力的提升或下降,在人體輪廓中塗上不同的顏色,研究人員再將這些圖色的資料整理出人體地圖,比較人體地圖在不同情緒刺激後的差別。
這項研究由歐洲研究委員會(ERC)、芬蘭科學院和 Aalto 大學發現(aivoAALTO 項目)進行,並刊登於國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3年12月31日的科學期刊論文中。
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身體,而身體的反應也會進一步對情緒做出回饋。其實從安慰劑效應的實驗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到這種有趣的現象:例如給予參與者無酒精的啤酒,但參與者認為自己是有喝到酒精的,便會產生酒醉的暈眩感或是行為脫序,這些都是情緒和身體反應交互影響的結果。
大多數的人的情緒與身體地圖所展現出來的大致相同,但有些情緒障礙患者是不容易知覺的,因此身體地圖在未來也可望能解決像“傲嬌”這樣「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老實的嘛」的困擾。
外電連結:How emotions are mapped in the body. ScienceDaily [Dec. 5, 2013]
Reference:
- Lauri Nummenmaa, Enrico Glerean, Riitta Hari, and Jari K. Hietanen. Bodily maps of emotions. [Nov. 27, 2013]
本文轉載自 心理與睡眠教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