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鼠:好癢好癢啊~~
「癢」實在是個令人難以言喻又折磨人的小妖精,總是出其不意地蹦出來,在你頸後抓抓、在你腕內撓撓,就像是曖昧中的對象一般,總是在不經意間撩撥你的心弦,讓你無從招架。
2016 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的醫學獎得主 Christoph Helmchen、Carina Palzer、Thomas Münte、Silke Anders 和 Andreas Sprenger 便是以「搔癢」作為研究的主題 [1],想要研究出人類是否可以透過鏡像緩解搔癢感,從此練就一身「隔鏡抓癢」的絕門功夫。

癢癢卻不能抓實在折磨人啊 圖/Wikimedia Commons
寶寶背後癢,但寶寶不抓
「癢」是一種讓人產生抓撓欲的不快感覺,通常會因抓癢的動作而得到緩解。古人金聖歎便曾形容搔癢獲得紓解的感覺實在是「不亦快哉」!然而,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這樣的舒爽感覺,舉例來說,過敏性濕疹的患者就應該避免搔癢,否則可能讓傷口的炎症惡化。正因如此,如何能夠在沒有真正撓抓癢處的狀況下緩解搔癢的感覺,可說是有其重要的醫療意義。
而在尋找解方之前,先讓我們搞清楚: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癢」的感覺呢?「癢」與「痛」有許多相似之處,在醫學上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將兩者歸為同一種程度不同的知覺,然而,其實兩者所造成的反應模式不同,癢會造成搔刮反射,而痛則會引發退避反射。在 2009 年時,科學家經由研究於老鼠身上發現了癢覺受器(pruriceptor)後,這兩種知覺才被正式區分開來[2](註)。
魔鏡啊魔鏡,讓我成為最舒服的人吧!
此次獲獎的實驗找來了 20 位 25 歲上下的右撇子成年男性參與,受試者本身皆無過敏或發炎性的皮膚疾病。研究團隊為受試者的右手注射組胺二鹽酸鹽(Histamine-dihydrochloride)以引起癢的感覺,之後分別觀察四種狀態下的受試者狀況。
實驗使用了鏡子與影片去造成視覺錯覺。方法是將神奇的魔鏡(其實只需要單純的一般鏡子就可以)垂直放在兩隻手的正中央,鏡子會擋住發癢的右手、倒映出不癢的左手,所以當實驗者在抓左手時,受試者的視覺卻呈現出自己的右手正在被搔抓的錯覺。這樣的方法聽起來是不是跟海濤法師的開示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究竟我們的大腦有沒有辦法看出這是假的呢?

S+:抓在癢的右手 S-:抓沒癢的左手 V+:視覺認為右手被抓 V-:視覺認為左手被抓或沒被抓
研究證明,我們還真的是眼睛業障重啊!在受到實驗控制的情況下,當受試者在視覺上誤認自己發癢的右前臂被抓(實際上被抓的是沒發癢的左前臂),發癢的感覺會大幅度地減低。另一方面,在沒有視覺錯覺的情況下,單純看著不癢的前臂被搔抓並不能減輕癢的感覺。換言之,當我們利用鏡面製造出錯覺、騙過大腦,即便抓的是(左手)不癢的部位,仍能令受試者感受到(右手)搔癢減輕。
舒緩程度依序為:看著癢的右手被抓 > 癢的右手被抓 > 錯覺下左手被抓 > 無錯覺左手被抓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鏡像搔癢」功效,可能是由於在錯覺產生的情況下,視覺與觸覺等兩種跨感官知覺短暫地達到一致,因此使得癢的感覺得到緩解。這門「隔鏡搔癢」的絕世武功雖然目前只能「雙修」,在獨自一人的情況下較難操作,但其背後的原理在臨床醫學上將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或許可以在未來進一步幫助患者解決難言之「癢」。
參考資料:
- Winners of the Ig® Nobel Prize
- 蔡呈芳(Tsen-Fan Tsai), “癢的研究現況(Current Status on the Study of Itch)“,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21卷4期 (2003 / 12 / 01),P361 – 366
- Christoph Helmchen , Carina Palzer, Thomas F. Münte, Silke Anders, Andreas Sprenger, “Itch Relief by Mirror Scratching. A Psychophysical Study“, http://dx.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82756
The post 癢癢嗎?魔鏡讓你抓左邊解右邊的癢——2016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