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有意義的廢文,讓世界更和平?——2016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在這廢話充斥的年代(?),總是要上網發發廢文,上台講講廢話,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一本通通都是廢話並搭配精美圖片的書籍非常具有療癒能力,像是: 「路,就是一條直直的,但也可以是彎彎的。」...
View Article不要等到貓消失了再來後悔!就從專注、感受當下開始
我每天過著平凡的生活,早上起來刷牙、餵貓、騎腳踏車出門送信。這樣看似重複的日子,似乎會這樣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被醫生宣告罹患了絕症,將不久於人世…… 「如果讓摯愛消失,就能多活一天,你願意嗎?」惡魔向我開出了這樣的條件。 「如果讓摯愛消失,就能多活一天,你願意嗎?」惡魔向我開出了這樣的條件。 圖/《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官方網站...
View Article癢癢嗎?魔鏡讓你抓左邊解右邊的癢——2016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袋鼠:好癢好癢啊~~ 「癢」實在是個令人難以言喻又折磨人的小妖精,總是出其不意地蹦出來,在你頸後抓抓、在你腕內撓撓,就像是曖昧中的對象一般,總是在不經意間撩撥你的心弦,讓你無從招架。 2016 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的醫學獎得主 Christoph Helmchen、Carina Palzer、Thomas Münte、Silke Anders 和 Andreas Sprenger...
View Article皮諾丘,你今天說幾個謊了?——2016 搞笑諾貝爾心理學獎
文/Pa Chuang|PanX 實習編輯 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 2016 年心理學獎得主的研究主題非常老少咸宜,就是「說謊」——一項人人都會的技能。 「一個人平均一天會說謊 2.2 次,那麼即使希拉蕊(Hilary Clinton)和川普(Donald Trump)一天即便說謊一次到五次,這次數也和一般人的平均數相去不遠啦!」這次心理學獎得主的領獎代表 Bruno Verschuehe...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故事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
這件事,全世界上只有三個人知道。大概七萬年前,地球上一種猿類,現在稱作智人(Homo sapiens),被外星文明發現了。他們用外星人工智慧分析發現,這支智人未來有發展出高度文明的可能,於是引爆蘇門達臘的托巴火山,製造出小冰河期試圖消滅他們,以免未來成為競爭對手。...
View Article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依附理論系列(二)
編按: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中,提及了依附理論從最初的嬰兒對於母親的依賴,延伸到後來運用在愛情世界裡,簡單地介紹了古往今來(?)依附理論的研究脈絡。在上篇文章的最後,作者也提到了近代心理學家將依附傾向分成了四個類型,或許你會好奇這些類型該怎麼區分?而自己又屬於哪種依附傾向?就讓作者繼續帶我們看下去。 從類別區分到向度區分...
View Article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依附理論系列(三)
前一篇文章〈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當中提到了一些關於近代依附研究的基礎概念,這一篇則要開始深入地探討近年來依附理論的研究結果。我將先簡單介紹一下三種依附型態對於安全感的看法,接著再談談安全型依附者的眼中,看到的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依附理論,就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眼中自己的模樣。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安全感:依附類型形成的關鍵...
View Article解析《你的名字》:在另一個世界,你會和誰遇見?
「每首詩都是詩人的雙生火焰, 兩個靈魂同一顆心 是靈魂共振的兩個獨立個體。 他們的精神開始流浪,去尋找宇宙中懂得它頻率的。」──孤獨雙生火焰[2]...
View Article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文章(四)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在前幾篇介紹完基本的依附理論概念之後,本文即將帶讀者進入愛情的浪漫世界中了! 等等,在進入戀愛之前,是不是還少了些什麼?沒錯,就是約會。什麼,你說約會也在依附理論的研究範圍內喔?...
View Article《怪物來敲門》:那些孩子夢裡的怪物
午夜 12 點 07 分,10 呎高的龐然大物出現在康納的窗前,這是惡夢?還是現實? 《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是派崔克.奈斯(Patrick Ness)於 2011 年出版的青少年小說(雖然此書被歸為童書類,但應為 12 歲以後的青少年來閱讀較為適合,當然成年人來看也沒問題)。此書懸疑性夠,張力大,不只得到童書界的大獎,也因為故事曲折離奇,後來改編成特效性十足的電影,2016...
View Article我單身我驕傲!有伴真的就比較開心嗎?
編譯/張式辰 各位去死去死團的成員們,不需要再自怨自艾了,誰說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人就一定比較開心? 根據一份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協會(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SPSP)新發表的論文研究顯示,對於人際衝突感到恐懼的人,無論是單身時或交往中,感受到的快樂程度是一樣的。主持研究的紐西蘭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View Article如果小孩真的遇到怪物來敲門,我們該怎麼辦?
上一篇提到《怪物來敲門》這本書,裡面的青少年主角康納因為現實生活壓力過大,而在夜半時分召喚出怪物來幫忙。我在上文已經分析過,這個怪物可能比較像是惡夢,只存於夢境之中,而不會過渡到真實世界來。但有沒有可能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真的遇到怪物了(或者台語說的「跨丟鬼」),那個時候大人該怎麼辦?...
View Article非吃不可!食物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嗎?—《BBC知識》
文/莉莉安‧安奈可(Lilian Anekwe) 譯/王怡文 是否有些食物具有像尼古丁、酒精或鴉片一樣的成癮性?科學家還沒有定論。圖 /《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提供 你像餅乾怪獸一樣,把「吃」視為嗜好? 或是覺得自己得了「巧克力癮」、「迷上」某種汽水不喝不行? 對於每天都要進食的我們而言,食物成癮是否真有其事? 為什麼有人支持這個說法,有人卻極力反對?...
View Article像《六弄咖啡館》一樣的遠距離戀情,常常以分手收場?
蔡心怡:你怕的是遠距離? 李心蕊:我怕的是未知數。 在《六弄咖啡館》電影當中,這一句淺白的對白,道盡了許多遠距離戀愛者心中的不安。畢竟,當兩個人沒有辦法時常碰面時,彼此之間總是會出現許多不確定的感受,而這些未知數,正是許多猶豫該不該進入遠距離戀愛,或是正在談遠距離戀愛的人的心聲。...
View Article承認吧,其實你根本沒想到要省電?
本文由工業研究院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宣導減少使用包裝紙時要提到正迅速消失的熱帶雨林、少用塑膠吸管要附上海龜照片、講省電更不能漏掉可憐兮兮站在一小片薄冰上的北極熊,彷彿扣上道德的大帽子,大家就會更身體力行、誠惶誠恐(?)的愛護地球、節能省電。...
View Article從奧寺學姐一般人的角度看《你的名字》:瀧,你是不是有解離性失憶症?
《你的名字》為日本動畫導演最新力作,在日本引起巨大的觀影人潮,日前票房已經接近兩百億日元;在台灣也成為史上最賣座的日本電影。故事主要陳述男女主角立花瀧與宮水三葉,因為不知名原因在睡覺時刻靈魂交換,進而交織出動人的愛情故事。...
View Article看著自己的虛擬分身運動也能減肥?—《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
編按:想像一下打電玩的情景:全神貫注、想方設法,一切只為打倒大魔王。等贏得了寶物,已是半夜三點,而你已迫不及待下一場挑戰……打電玩的你可以為了達成遊戲目標,而專注跨越困難,但如果可以將這樣的精神發揮在現實生活,我們是否能達成更多「不可能的任務」?本文摘自《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書中「當自己人生中的英雄」章節,電玩遊戲可以幫我們瘦身嗎?...
View Article「有目的」的玩電玩,好處超乎你想像—《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
編按:想像一下打電玩的情景:全神貫注、想方設法,一切只為打倒大魔王。等贏得了寶物,已是半夜三點,而你已迫不及待下一場挑戰……打電玩的你可以為了達成遊戲目標,而專注跨越困難,但如果可以將這樣的精神發揮在現實生活,我們是否能達成更多「不可能的任務」?本文摘自《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書中「將「遊戲」化為「遊戲力」」章節。 電玩,有你我意想不到的好處!圖/By Chin, Singapore...
View Article電玩遊戲是強力的抗焦慮藥物—《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
編按:想像一下打電玩的情景:全神貫注、想方設法,一切只為打倒大魔王。等贏得了寶物,已是半夜三點,而你已迫不及待下一場挑戰……打電玩的你可以為了達成遊戲目標,而專注跨越困難,但如果可以將這樣的精神發揮在現實生活,我們是否能達成更多「不可能的任務」?本文摘自《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一書,電玩遊戲可以幫我們抗焦慮嗎? 手術令人恐懼,對小孩來說尤其如此。過去 25...
View Article如果一個人心甘情願被吃掉,那吃人會有道德問題嗎?
文/廸廸仔 藤子.F.不二雄創作的芸芸科幻短篇故事當中,1969 年刊出的「牛面人的大餐」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傑作。這篇漫畫故事虛構了一種關於吃者和被吃者的有趣關係,並試圖向一般讀者提出一個問題: 假若某人理性考慮後,心甘情願被其他人(或者有自主性、理性的動物)吃掉,那麼吃掉這個人會有任何道德問題嗎?...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