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59

剝奪睡眠能減緩憂鬱症?睡眠與憂鬱症的關係仍尚待釐清

  • 撰稿編輯/傑森‧ 古迪爾(Jason Goodyer)
  • 譯者/劉書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短暫失眠居然能幫助對抗憂鬱,這令人十分意外。圖/《BBC 知識》提供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影響全球約3.5 億人口;根據台灣健保署資料,2016 年國內憂鬱症患者逾 121 萬人,且每年以近三萬人的趨勢增加。

目前主流治療方式為諮商療法或服用抗憂鬱藥物,但往往需要數週甚至數個月,才能看到效果。如今,美國賓州大學的統合分析發現,在醫師監督下剝奪睡眠, 可在短短 24 小時內,暫緩憂鬱症狀。

學者不久前便發現睡眠剝奪具有抗憂鬱潛力,但其效果以及運作機制,仍屬未知。為了更深入了解,研究團隊從 2,000 多份研究中, 精選近36 年間、66 篇文獻, 並彙整數據與結果。

他們發現不論年齡、性別、疾病條件(躁鬱症或是產後憂鬱),或者是否服用藥物以及藥物種類,大約一半憂鬱患者因睡眠剝奪而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剝奪部分睡眠(小睡三至四小時後強迫清醒約 20 小時)和連續剝奪睡眠 36 小時一樣有效。

這篇論文發表於《臨床精神醫學期刊》,「經過我們分析,睡眠剝奪對不同族群都有效。」第一作者依蓮‧ 波蘭德博士(Elanie Boland)說,「不論如何量化這些反應、如何剝奪睡眠,或是受試者的憂鬱類型,緩解率幾乎相等。」然而目前仍需更多研究,才能明確鑑定睡眠剝奪降低憂鬱症狀的機制,並找出可因此受益的患者。


【專家評論】愛麗絲·格雷戈里(Alice Gregory)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睡眠心理學教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睡眠剝奪療法為憂鬱患者帶來一絲希望。圖/《BBC 知識》提供

在精神醫學中,睡眠與憂鬱之間連結的論述相當完備。舉例來說,憂鬱症患者常受失眠嗜睡(過度睡眠)所擾,兩者的關係相當複雜,目前已有學者探討控制睡眠能否改善憂鬱症;聚焦於改善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也能逐步舒緩憂鬱症狀。

這篇研究中提到的統合分析, 著墨於另一種方法──睡眠剝奪。這項發展多時的技術,似乎有點違背直覺,且和上述療法大異其趣。統合分析發現,限制睡眠對於近半數憂鬱症患者而言,是快速且有效的介入方式。我認為這種療法未來大有可為,不過目前還不清楚應該如何付諸實行。

問題在於,當這些憂鬱症患者恢復原本的睡眠規律時,療效往往也隨之消失。

因此,就算睡眠剝奪還不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仍不失發展為長期降低憂鬱的可能性。正如作者所言,下一步是更深入了解睡眠剝奪改善心情的機制。這個辦法有助於重新設定生理時鐘嗎?或是未來有可能透過闡述神經傳遞物質的運作,發展更健全的療法嗎?儘管尚不清楚這種知識能帶領我們邁向何處,不過統合分析確實幫助學者了解接下來該如何著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本文轉載自《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 2018 年 4 月號 80 期,原文標題為《剝奪睡眠能減緩憂鬱症》。

The post 剝奪睡眠能減緩憂鬱症?睡眠與憂鬱症的關係仍尚待釐清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