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疑惑過,為什麼鏡子裡的自己明明美艷動人、英氣逼人,每次卻要自拍個一兩百張才能從中挑出那一兩張來?又或者怎樣拍都不對,只有對著鏡子拍能讓你滿意?先別急著換相機,因為原因就出在鏡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redit:Christian Holmér/flickr
單純曝光效應(mere-exposure,也稱作重複曝光效應),在1968年由心理學家札瓊克(Robert Zajonc)提出,主要是在說人們對於重複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比較容易產生好感,札瓊克讓受試者重複觀看不同形狀的物件、各種表情、甚至是毫無意義的文字,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對於重複觀看次數較頻繁者,產生正面評價的比率比較高。
從此研究來說,因為我們最常從鏡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比較喜歡鏡子映出的樣子。相對的,當你看到比較陌生的相機中的自己,也就容易理所當然覺得「這台相機拍不出我的美!」。
除此之外,200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迷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受試者的照片變得美一些或醜一些,然後分別將受試者美版與醜版的照片與其他陌生人的照片混在一起,接著他們必須從數張照片中找出自己,實驗結果發受試者能用較少的時間找出美麗版的自己,換言之,他們能比較快認出美麗的自己。
因此除了單純曝光效應的因素之外,我們比較不喜歡照片中的樣子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外表有更高的期待。
總而言之,若想要讓自己拍照起來更好看,與其換一台相機,不如多看看相片中的自己吧(咦)。
參考資料:
- What’s up with that: you hate pictures of yourself. Wired[ 01.06.15]
- Nicholas Epley,Erin Whitchurch(2008).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Enhancement in Self-Recogni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vol. 34 no. 9 1159-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