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依附理論系列(五)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四)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
View Article令人聞風喪膽的鯊魚,真的天生就是 Bad Guy 嗎?—《非凡物種》
《大白鯊》引發大規模的歇斯底里,它好像能進入我們心靈最原始的部分,攪動深埋在那裡的集體性恐懼。圖/合理使用, wikimedia commons 我們忘不了《大白鯊》中的恐怖鯊魚 《大白鯊》在 1975...
View Article用錯讀書方法,就別怪「壓力山大」害你全忘光!
文/Wen-Jing Lin|前職能治療師。現為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候選人。 興趣是閱讀科學文獻。 認為散播知識是科學家回饋社會的方法之一。 過去研究一致認為,人們在遇到急性壓力時,回想腦海中的記憶的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是在壓力剛開始的頭幾分鐘,記憶表現可能還不會有什麼變化,或甚至有變好的可能。但經過大約 25 分鐘之後,記憶表現就會開始變差。不過,有研究者跳出來挑戰這個說法。...
View Article耕耘愛情:想要有收穫,該怎麼栽?──依附理論系列(六)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四)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 (五)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 圖/pixabay, CC0 「你是不是變心了?為什麼你在交往前說的那些話,到了交往之後都不算數了?不是說好會好好疼愛我的嗎?為什麼在一起之後總是越來越懶惰……」...
View Article什麼都可以牽扯「量子」!山寨物理逐漸坐大的危機—《物理雙月刊》
文/Sadri Hassani|Professor Emeritus,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譯/林中一|國立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 「山寨科學」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正快速的蔓延。營養補充品與「順勢醫療法」在江湖術士運用媒體的鼓吹之下已成了億元級的企業。網路上充斥的自命專家已經蠱惑了大批無知的群眾,準備簽下了請願書以強加他們反科學的需求於食品及農業企業。...
View Article不管是美牛還是核災食品,為何科學無法克服民眾的食安疑慮?
行政院長林全宣布暫緩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這是繼 2009 年美國牛肉進口爭議之後,政府的食安科學在民眾的疑慮之中敗下陣來。 2008 年韓國民眾大規模示威抗議美國牛肉進口。圖/By Blogger 샛길(Set-gil), CC BY-SA 2.0 kr, wikimedia commons. 2008...
View Article「你殺了我、成為我,再被未來的你殺死」八百比丘尼只有這個結局?
文/廸廸仔 這次我們要談的是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大作《火之鳥》中的「異形篇」。 時值日本戰國時代初年,左近介是一個地方豪強的女兒。她父親為了在亂世中出人頭地,殺人千萬而臉不改容,可以說是無惡不作的惡棍。左近介從小就目睹她父親殘虐無道的作為,令她弱小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另外,她父親不顧左近介本是女兒身,一直將她當成男孩來教養,左近介的童年就是在無情嚴苛的揮劍訓練中度過。...
View Article親愛的,我能做你的後盾嗎?──依附理論系列(七)
每一段愛情,或許都是我們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 隨著兩個人從初識到越走越近,我們漸漸地會發現,自己似乎開始喜歡上了對方喜歡的東西,開始替對方著想,甚至,有些本來我們討厭的事情,也因此而漸漸地模糊了起來。...
View Article為什麼搔癢讓我們發笑?科學家搔癢大鼠解開千年謎題
編譯/Gilver 什麼!幫老鼠搔癢也能寫成一篇期刊文章,還是刊載在無數科學家眼紅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 是的你沒看錯,確實就是幫老鼠搔癢。科學家發現,大鼠在搔癢得宜的情形下,會發出大鼠版的高頻「笑聲」,同時大腦的神經元也隨之活化,指引他們找出了怕癢的神經中樞。而且,這套研究模式還提供了神經學及心理學研究一把鑰匙,通往未來研究神經迴路和反饋情緒的新途徑。...
View Article植物人沒有意識,那他們有自我嗎?—《留心你的大腦》
【科科愛看書】我們的意識是從哪裡出現的?心靈和大腦的關係到底為何?這些人類自古以來解答的疑問,無論是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都致力於提出可信的理論。為了回答這些複雜的問題,《留心你的大腦:通往哲學與神經科學的殿堂》跳脫出學科的框架,以謹慎且平等的態度對待哲學和神經科學,帶領你跨越時空、更全面地了解我們的心與腦。 植物人病患:植物人狀態的自我特定性...
View Article一顆桶中腦可以意識到自己在桶子裡嗎?—《留心你的大腦》
【科科愛看書】我們的意識是從哪裡出現的?心靈和大腦的關係到底為何?這些人類自古以來解答的疑問,無論是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都致力於提出可信的理論。為了回答這些複雜的問題,《留心你的大腦:通往哲學與神經科學的殿堂》跳脫出學科的框架,以謹慎且平等的態度對待哲學和神經科學,帶領你跨越時空、更全面地了解我們的心與腦。 「惡魔」與「桶中腦」...
View Article我們感知到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嗎?—《留心你的大腦》
【科科愛看書】我們的意識是從哪裡出現的?心靈和大腦的關係到底為何?這些人類自古以來解答的疑問,無論是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都致力於提出可信的理論。為了回答這些複雜的問題,《留心你的大腦:通往哲學與神經科學的殿堂》跳脫出學科的框架,以謹慎且平等的態度對待哲學和神經科學,帶領你跨越時空、更全面地了解我們的心與腦。 古希臘的洞穴寓言(柏拉圖)...
View Article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海明威,與充滿爭議的電痙攣療法—《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
【科科愛看書】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醫療技術、藥物,最初是怎麼發明的?它們是某個時代的創新理論、是多少人的心血、是多少病患的生命換來的?在《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 46 個震撼奇想》中,蘇上豪醫師寫下了 46 段醫療史,這些不只是故事,而是真真正正有血、有淚的醫療演進歷程。 1961 年 7 月 2 日,美國著名的一代文豪海明威(Ernest Miller...
View Article與另一半吵架了,這時你會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八)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四)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 (五)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 (六)耕耘愛情:想要有收穫,該怎麼栽? (七)親愛的,我能做你的後盾嗎?...
View Article耕耘愛情:想要有收穫,該怎麼栽?──依附理論系列(六)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四)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 (五)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 圖/pixabay, CC0 「你是不是變心了?為什麼你在交往前說的那些話,到了交往之後都不算數了?不是說好會好好疼愛我的嗎?為什麼在一起之後總是越來越懶惰……」...
View Article託夢幫助破案?夢境預言真的有可能嗎?—《怪咖心理學3》
【科科愛看書】《怪咖心理學》的作者、心理學博士李察.韋斯曼,在第三集中要帶著讀者挑戰與破解種種超自然現象。不管是心電感應、預知夢、撞鬼,還是靈魂出竅,這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或你曾聽別人說過,但這一次科學家們用實驗結果告訴你,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從萬眾矚目的林白之子綁架案中,科學家的推論是「無法證明夢境和事件之間有因果關連」。雖然我們可能夢到未來,那些夢並非洞悉未來的神奇遠見。...
View Article不是「我愛你」,而是「我愛我愛你」?
文/白水 華格納音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劇照。圖/By Joseph Albert,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愛情藥 比起《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西方有個更早的愛情故事名叫《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and...
View Article邪教用來洗腦你的四個心理學技巧—《怪咖心理學3》
【科科愛看書】《怪咖心理學》的作者、心理學博士李察.韋斯曼,在第三集中要帶著讀者挑戰與破解種種超自然現象。不管是心電感應、預知夢、撞鬼,還是靈魂出竅,這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或你曾聽別人說過,但這一次科學家們用實驗結果告訴你,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View Article召喚幽靈的旋桌術,法拉第怎麼設計實驗破解?—《怪咖心理學3》
【科科愛看書】《怪咖心理學》的作者、心理學博士李察.韋斯曼,在第三集中要帶著讀者挑戰與破解種種超自然現象。不管是心電感應、預知夢、撞鬼,還是靈魂出竅,這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或你曾聽別人說過,但這一次科學家們用實驗結果告訴你,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讓愛因斯坦也佩服的邁克.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 1852...
View Article德國人很準時,墨西哥人很熱情,這些國籍刻板印象有根據嗎?
文/Wen-Jing Lin|倫敦大學學院(UCL)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刻板印象無所不在,可能是性別、種族、年齡、階級、學校、宗教、或是這篇文章要談的「國籍」。「日本人都很合群」、「德國人都很準時」、「墨西哥人比較熱情」、「印尼人比較懶散」、「臺灣人都很愛錢(咦)」……諸如此類的論述,大家肯定曾耳聞,說不定大家心裡可能也認同某些國籍的刻板印象。但是我們敢說這些描述都是真的,都有根據嗎?...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