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Browsing all 6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塵囂中的寧靜,找到自己的歸屬——《隱形的奧義》推薦序

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這就是隱形的奧義?!圖/GIPHY 隱形的奧義?是要披上哈利波特的隱身斗篷、或是拿到哈比人的魔戒?是像X戰警裡的魔形女那樣自由變換身分,或是像驚奇四超人裡的隱形女那樣霎時消失呢?本書給的答案,沒那麼奇幻,但更加安慰。...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後真相的時代,謠言演化得比病毒快:破解幾個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陰謀論

面對武漢肺炎滿天飛的新聞報導、各種社交媒體貼文,真真假假,令人傻傻分不清楚。 哈拉瑞教授在其著作《21世紀的21堂課》提到:「人類一直活在後真相(post-truth)的時代」。 對於有些可以驗證的真相,只要透過客觀的查核程序,就有機會呈現事實。例如,日本的長崎、廣島兩個城市,是否真的遭受過美國貨真價實的原子彈攻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果殺人有罪,避孕是不是也有罪?——《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 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

作者/彼得.凱夫(Peter Cave);譯者/丁宥榆 我遭受到嚴重的歧視。 我是誰?我是你幾年前、去年或一會兒之前,在你不肯發生性行為,或採取避孕措施時沒能創造出的那個人。有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的人,全都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你們這些被生下的幸運兒,把人類生命價值講得頭頭是道,盡最大努力使人好好活著。你們建立法律系統、道德壓力、制衡原則,好保護人類不被殺害。...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防疫不得不之惡:隔離檢疫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隔離 (Quarantine) 一事在過往歷史中存在已久,此字最早出現在西元 1127 年的威尼斯,一開始是用在痲瘋病患者(或稱漢生病),後續也用來對付黑死病1。 目前隔離多數用於空氣或飛沫傳染之疾病,最簡單的居家隔離方式,即是請得到流感的學生或員工待在家裡,等疾病完全康復之後再回到學校或工作崗位上。 求隔離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停經後,女人還是女人嗎?」古人這麼看月經與更年期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編輯|劉芝吟、美術編輯|林洵安 初潮與絕經,是女人重要的生命歷程。人們鮮少從性別醫療史的角度探討,陰晴不定大姨媽、更年期老女人等論述,卻始終如影隨形。 當月經不再來,5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三大理論看懂《想見你》陳韻如、黃雨萱、李子維心境

《想見你》集穿越、懸疑、愛情於一體,劇情看似超脫現實,卻非常有深度。我們不妨以「親職化」、「悲傷調適歷程理論」及「生命歷程理論」分別剖析劇中主人翁陳韻如、黃雨萱、李子維的內心世界,用另一個方式了解這個故事扣人心弦的原因。 警告:本文有劇情描述,介意者請自行迴避 Part1:習慣給,不敢要?從親職化看陳韻如討愛心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嘿!身為台灣學生的你,害怕失敗嗎?從 PISA 評量檢視科學教育

文/蔡宇哲,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創辦者兼總編輯。 去 (2019) 年底所公布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結果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是在 2017...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年新希望,為什麼用意志力培養新習慣不是個好主意?

作者/Yulina Huang|文字內容創作者。 不少人常常嚷著要養成閱讀或運動的好習慣,但真正成功養成習慣的機率卻不高,把所想變為每日習慣的人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重點在於多數人誤用了意志力,以為想養成好習慣,要靠著意志力維繫。 意志力非常重要,足以改變人生。但凡事都用意志力來苦撐,當然會覺得痛苦難耐,這是因為意志力是會受到消耗的,消耗得越多,在之後的表現力就會越差。 圖/pxfuel...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不要再誘惑我了!快使用「自言自語」克服心中的小惡魔——《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美:「好想吃雞排啊,但吃了就減不了肥了!」 小明:「好想耍廢啊,但明天就要考試了!」 小美:「天啊,生活中的誘惑真是太多了,怎麼辦?」 你是不是也常陷入這樣的天人交戰中呢?事實上,我們每天都會面臨許多誘惑,如果要抗拒這些誘惑,我們需要有強大的「自制力」,也就是抑制內心衝動的能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什麼食物能滿足心靈?帶你了解食物的療癒魔力!——《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美:「我今天要好好大吃一頓!」 小明:「為什麼?你今天發生什麼事了嗎?」 小美:「最近事情一堆,搞得我好煩躁,所以我要吃東西發洩壓力。」 小明:「確實,有些食物總讓人感到很療癒,那你想吃什麼呢?」 小美:「我現在好想吃小時候巷口賣的那家豆花喔,真懷念!」 究竟食物有著什麼神奇的魔力,可以滿足人們的身心靈呢?除了食物本身真的好吃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魔力呢?...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誰說金錢買不到快樂?買對東西就可以!——《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明:「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小美:「哈哈,你才要給我哩!」 小明:「你收了紅包打算去買什麼東西嗎?」 小美:「沒想過,因為我都交給爸媽保管。那你要去買什麼啊?」 小明:「我也還沒確定,想買電玩但又怕一下子就玩膩了不划算。」 小美:「好像不管買什麼東西,都會很快就失去樂趣了耶!」...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何就像管理企業一樣地經營學術研究工作?│學術職涯線上討論會

文/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 最近分別在頂尖期刊《自然》(Nature)與《科學》(Science)的職涯專欄各看到一篇談經營管理的文章。《自然》文章一開始的小標就開宗明義的說:「就像管理企業一樣地經營學術工作」(Treat science like a business)。在跨國企業待過一陣子的我,好奇地一口氣讀完了整篇,在此摘錄幾段自己非常有共鳴的重點,讓學術界的朋友們參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住在大城市的人走路真的比較快嗎?為什麼?——《走路的科學》

作者/謝恩・歐馬洛(Shane O’mara);譯者/謝雯伃 每個城市的步調都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一個城市越大、越富裕,特別是經濟成長率越高,居民就走得越快。 1974 年,心理學家博恩斯坦夫婦(Bornstein and Bornstein)測量了歐洲、亞洲以及北美 15 個城市行人的步行速度,結果發現日常步調會隨著當地人口多寡而不同,獨立於特定文化之外。...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何證明失明還是詐盲?從陳敬鎧案看法庭中的視覺科學

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陳梅慧 編按:眼見真能為憑嗎?2009 年,前手球國手陳敬鎧因車禍導致視力受損,儘管科學鑑定視力已達全盲,然而由於他的行為舉止與一般人看似無異,反被法院認定為詐盲。視力檢測結果難道並不可信嗎?視障者真的沒辦法與一般人做到一樣的事嗎?或許我們不只應理解該案中科學鑑定的方法,更該反思自己對視障者的想像。...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要不要生孩子,我決定!從生育看女性權利展現

作者/楊宜臻 從婚前的「什麼時候要結婚?」,到辦婚禮時被祝福「早生貴子」,再到婚後的「什麼時候要生小孩?」、生完第一個就被問「什麼時候要生第二個?」以此類推,難免讓人覺得結婚、生育計畫好像是一套被規定好的生活模式、是固定關卡的遊戲地圖。...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你說的白是甚麼白~說不出名字,還能正確辨認顏色嗎?

你玩過這種遊戲嗎:面前放著好幾張卡牌,上頭寫著代表顏色的字,字體顏色卻不見得和它所指稱的色彩相同。你可以一個人玩或跟同伴一起,由第三者唸出一種顏色,玩家要在最快的時間裡選出該顏色的字。(此遊戲有各種變化形式,發揮點創意會有不同玩法喔) 此圖的「yellow」是紅色還是黃色呢?本圖來自「反向斯特魯普實驗」。圖/wikimedia commons...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工作虛累累~檢查看看,你過勞了嗎?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本文轉載自 Care Online 照護線上《檢查看看,你過勞了嗎?(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 Online 喔! 如果你開始質疑自己在體力、情緒、或心智上的工作能力,也懷疑著自己工作的價值及意義,或許你就是已經「過勞」了。 我們應該正視過勞,否則持續性的過勞壓迫會嚴重影響健康。 如果你想要評估自己是否過勞,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只需幾個好問題,工作更有效率:如何用聊天機器人幫你收心與放鬆?

作者/楊期蘭(感謝沈奕超提供編輯建議) 「千萬不要低估職場中感受幸福的重要性:人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職場度過,那裡發生的事情對其他層面的生活有極大影響。」 —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史迪格里茲 千萬不要低估職場中感受幸福的重要性。圖/Brooke Cagle@Unsplash 每天開工前都要在電腦前先滑一波 IG 或 FB...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病毒肆虐的世界裡,戒除壞習慣打造自己免疫金鐘罩!

作者/白映俞 醫師 本文轉載自 Care Online 照護線上《想提高免疫力,先改正幾個壞習慣!》,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 Online 喔! 疫情嚴峻,四周似乎危機四伏,即使我們身體裡有內建的防禦措施 – 免疫系統,但難保在這困難重重的時間點,病毒、細菌會不會乘虛而入,突破警戒線?...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專家眼中的千禧世代:他們真的更擅於應付數位資訊

圖片來源:Unsplash 「叮咚」停不了:網路世代的通訊生活 無論是工作、回到家裡還是休息的時候,你是否發現有很多人依舊低頭滑個不停,也許是在忙著收發 Email、發訊息;也有人經營了好多種個人頁面;或是不斷的逛臉書、滑IG;當然,你可能也很常跟親朋好友「賴來賴去」,電子通訊軟體早已充分融入了千禧世代 ( Millennials) 的生活裡面 ── 也就是那些 1980...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6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